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夏衍的《包身工》是反映失去人身自由的女工非人生活的报告文学,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典范之作,即使现在看来,它仍然是丰富材料、笔带深情、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。然而,它的材料的占有和写作,却是十分不易的,它是夏衍深入一线实地考察的结果,也离不开一位姓冯的女士和女工杏弟的帮助。夏衍称这两位女子是曾替“我搜集许多资料,给了我许多便利”的人;对于杏弟,他更认为是《包身工》那篇文章的最努力的“协力者”。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1929年,夏衍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,住在上海沪东一带。这里是工人区,几位也在做工运的同志便常在他这里落脚,为了便于开展工作,他们将自己的长衫或西服脱下,换上工人装束到工厂去。从这些同志口中,夏衍开始了解到“包身工”的特别现象。再后来,夏衍从一位在工人夜校任教员的冯姓女子那里,了解到许多关于包身工的事情,这就使夏衍有心要写一篇有关包身工黑幕的作品。

1932年,导演沈西苓要拍一部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,夏衍就将自己了解的包身工情况提供给他。沈西苓据此写了剧本《女性的呐喊》,请夏衍修改。为了完成剧本,夏衍又搜集了不少有关包身工的材料,对这些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感到了“灵魂的震动”。同自己在日本留学时见到的情况比照,夏衍更感到愤怒,更加觉得应将这“人间地狱”的情形揭发出来。电影于当年投入拍摄并上映。限于当时的条件,这个题材暂时搁置下来。

1935年时,上海共产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,夏衍被迫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。在这段时间,他再一次开始了有关包身工材料的搜集。通过那位在工人夜校任教员的冯姓女子帮助,夏衍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杏弟。和杏弟谈过几次后,夏衍觉得,要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,单凭材料肯定不够,必须进行实地考察。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夏衍首先找到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同学帮忙,到包身工工作的车间去过几次,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直观感受。可是,要想知道“带工头”对包身工是如何管理的,包身工生活状况如何,就非得到她们住宿的工房去调查。这时,就需要杏弟这样的女性帮忙了。

杏弟最先带夏衍去的是福临路东洋纱厂工房。事先他俩并没有相互约好彼此关系的介绍。可是进了杏弟熟识的那家带工头的后门,杏弟便指着自己带去的妹妹对老板娘讲:这是我的同乡,在工厂做活。随后又指着夏衍介绍:这是她的“爷叔”(即叔叔),在水电公司办事的。杏弟坦然地介绍,倒叫夏衍有些反应不上来。看着夏衍没接话,杏弟又说,这同乡独自租房子不方便,她爷叔的意思是在这一带找一个“搭饭”的地点。这样一来,夏衍便得以“爷叔”的身份,到工房里去观察一番。

可是,光这样看看还不够,因为要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,还必须在早晨和晚上,即在包身工们上班下班时才看得到。于是,夏衍决定杏弟帮助下,在这些时段去仔细观察。这在当时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行。因为夏衍住在麦特赫斯德路(今泰兴路),离工房所在的杨树浦有十多里的距离。如果要在在早上五点钟之前赶到那里,就得半夜三点起身,步行过去,才刚好赶上包身工去上班,看到她们上班时的情形。就这样,从四月到六月,夏衍整整走了两个多月,用他后来的话是“做了两个多月的‘夜工’”,才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她们的许多日常生活。这其中,杏弟为了帮助夏衍了解情况,曾经几次赶上早班,混在包身工的队伍里,向她们打探一些内部情况。可包身工由于被严密管理,不允许向外透露情况,再是看见杏弟服装与她们略微不同,就害怕得不敢说什么;有人甚至以为杏弟是“包打听”一类人,根本不说一句话。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就这样,在杏弟等人的帮助下,夏衍看到了这些“包身工”可怕的工作环境:工厂里,连“猛烈的骚音”也会消灭,“不,麻痹了你的听觉,马达的吼叫,皮带的拍击,锭子的转动,齿轮的轧轹……一切使人难受的声音,好像被压缩了的空气一般的紧装在这红砖的厂房里面,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声音,也决没有使你的听觉有分别这些音响的余裕”。

为了使得棉纱不容易扯断,车间里必需有喷雾的装置。这样,无论春夏秋冬,这些女工都必须在这样的潮湿的环境中劳作。“她们每天过着黄霉,每天接触到一种饱和着水蒸气的热气。……身上有一点被蚊虱咬开或者被机器碰伤而破皮的时候,很快地就会引起溃烂。盛夏一百一五六度的温度下面工作的情景,那就决不是‘外面人’所能想象的了。”还有“尘埃,那种使人难受的程度,更在意料之外了”。据夏衍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:“纱厂女工没有一个有健康的颜色,做十二小时的工,据调查每人平均要吸入0.15克的花絮。”

这一切,震动了夏衍。他要把这种可怕的生活状态写出来,而且不要虚构,完全“力求真实,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”。记述中,夏衍情不自禁地跳出事实,发出感慨:“美国哲人爱玛生的朋友,达维特?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,美国铁路每一根枕木下面,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,那么我也这样联想,在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,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。”“黑夜,静寂的、死一般的长夜。表面上,这儿似乎还没有自觉,还没有团结,还没有反抗,——她们住在一个伟大的锻冶场里面,闪烁的火花常常在她们身边擦过,可是,在这些被强压强榨着的生物,好像连那可以引火,可以燃烧的火种也已经消散掉了。不过,黎明的到来还是没法可抗拒的;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骸,我也想警告这些殖民主义者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。”二十多年后,夏衍回忆当时写作的情形时,仍然认真地说:“她们的劳动强度,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,当时的工资制度,我都尽可能的作了实事求是地调查,由此,在今天的个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,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。”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夏衍实地考察写成《包身工》

生意营销3大宝:彩铃、定位、认证,一个也不能少,如有需要,添加 微信:wanda8585799  备注:3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20277912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lzz8.com/25086.html